+-
宿白讲稿套装共2册 (宿白集)

宿白 (作者) 格式: Kindle电子书

编辑推荐:

宿白先生授业逾七十载。讲稿六种,为后人确立了课堂讲授的典范。
讲稿六种整理自20世纪80年代及21世纪初期,宿白先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开设历史时期考古课程的自编讲义。内容系统专精,深入浅出,配以自绘线图和实物图片,不仅对考古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大有助益,也为普通读者了解考古学的整体面貌和若干细分领域起到引领入门的作用。

媒体推荐:

宿白先生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其遗存形态的深刻认识,认为中国考古学专业的学生除接受现代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的教育和训练外,还必须具备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全面知识和基础,才能成为合格的中国考古工作者。作为一名中国考古教育者,先生始终站在为中国考古学服务的立场,把自己在历史、文献、版本、佛教、建筑等领域造诣精深的知识贡献给中国考古学。
——考古学家徐萍芳

宿白先生的讲稿系列,都是“微观”与“宏观”相互结合的结晶,也是“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典范。
——北京大学教授杭侃

作者介绍:

宿白(1922—2018),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开创者、奠基者和集大成者,不仅在石窟寺、佛教建筑、版本目录等方面专有所长,而且自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1952)之初便开始执教并掌管系内工作,桃李天下,奠定了后段考古的整体格局和方法,在专业领域内享有泰斗声望;2016年曾荣获中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他的代表作如《白沙宋墓》《中国石窟寺研究》《藏传佛教寺院考古》等所达到的学术高度和创立的学术范式,至今难以超越,是相关专业学者和学生的经典。

内容介绍:

本书上下册各收讲稿三种,均为80年代前期为北大考古系本科、研究生开课授业编撰的讲稿,晚年整理成书刊行。

上册:


三部讲稿凝聚了他在佛教考古、佛教文献以及考古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领域中的丰赡成果,内容庞博精深,图文结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丰富、详实的历史考古知识。


《汉文佛籍目录》,汉文佛籍量大类多,讲稿用高度精练的文字介绍历史上重要的汉文佛籍目录、编排方式和发展脉络。不啻为打开佛学宝库的一把钥匙,指导汉文佛籍学习与应用的一册指南。


中外文化交流,时空跨度大,学科领域众多,研究资料分散,《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和参与交流的主要人群都有高度的概括。并以渊博的学识和宏阔的视野,深入探讨了中外文明的交互影响。


《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3—8世纪中国佛教考古学》,宿白是这一领域公认的开创者和权威学者。数十年间,其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通过勘查测绘,建立起中国佛教石窟寺的时空框架。讲稿与他的名著《中国石窟寺研究》皆为此领域的经典之作。讲稿以研究简史、遗迹分布以及云冈、敦煌、克孜尔等重点石窟为题,扼要介绍了中古时期中国佛教考古学的系统知识。

下册:


《中国古建筑考古》,宿白很早将古代建筑纳入考古学领域,注重古建筑的断年分期、分区和类型。他明确提出要针对现存地面古建筑,从细部入手,探索个体建筑的年代特征,分析其组织结构。进而提出木结构及其斗栱、梁架在我国古建筑中的核心地位。他对木结构重大演化阶段的系统梳理,引领了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新方向。


《汉唐宋元考古》,讲稿围绕城址、墓葬、农业、手工业、宗教、少数民族、海外交通等遗址遗迹,勾勒并打通从秦汉到宋元中国考古学的历史脉络。书中所收作者授课时边讲边在黑板上绘制的草图,更把读者带入北大考古学专业学习的讲堂。本讲稿是学习周秦以后中国考古学的书和工具书。


古代中国第一部里程碑式的画史专著——《历代名画记》,出自唐代杰出的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本课讲述《历代名画记》的体例与内容、流传与整理及其续作文献,也讲述了张彦远的家世及其时代。掌握并学会使用重要的古代文献,是从事考古艺术史研究的必由之路,通过这门课,宿白先生示以轨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