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与设计|用知识支持创造力(全七册)

五十岚太郎 (作者), 保罗•戈德伯格 (作者), 伊东丰雄 (作者), 查尔斯·蒙哥马利 (作者), 盐野米松 (作者), 等 (作者) & 3 更多 格式: Kindle电子书

内容介绍:

本套装包含7册理想国建筑与设计系列作品。

阐释建筑智慧精华,汇聚设计理论经典。人们塑造建筑,建筑亦塑造人们的生活。回归质朴,重新思考人与建筑的未来。

1.《建筑日本 》:寻找日本建筑被世界认可的答案 深度剖析上百处著名建筑,一木一瓦间探索“日本特质” 传统与现代的纠缠里,一场日本文化识别之旅悄然开始。

2.《弗兰克·盖里传 》:以建筑师的人生重要节点和高光时刻为篇章,通过大量的采访记录与资料调查,完整呈现了盖里从犹太移民成长为著名建筑师的一生。传记侧重于现场重现,举重若轻地揭示了盖里建筑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他在“局外人”与“圈内人”的身份转换中,如何得以坚守“前卫”,化解“争议”。更重要的是,成功带来的焦虑和理想带来的踟蹰,又如何通过艺术与科技得到平复,并带他迈向下一个巅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对于建筑师弗兰克·盖里的作品和人生,同样适用。

3.《建筑改变日本 》:现代主义的全速推进,令日本都市的面貌日新月异。玻璃覆盖下的高楼大厦,看似透明而轻盈,于其中生活的人们,却在这同质化的建筑风貌下,感受着日渐厚重的区隔,仿佛无生气的中性存在。这样的浪潮亦为建筑师们提供了展现个性的舞台,一件件“艺术品”造型精致,不断走向形式与技术的极限,却远离了体恤人情的本质。
人们对建筑彼岸幸福生活的寄盼,不断催发着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的反思。一间图书馆如何关顾人对光线的不同需求?一栋新的办公楼如何尊重人对季节温度的感受?一座岛屿如何重新焕发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光辉?
作者有感于自己近十年来的思想变化,通过对“大家的森林·岐阜媒体中心”、爱媛县“大三岛计划”等最新建筑项目的梳理与沉思,指出现代主义建筑的极限,并展现出在这个时代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建筑可能性。人们塑造建筑,建筑亦塑造人们的生活。回归质朴,重新思考人与建筑的未来。

4.《幸福的都市栖居 》:作者考察了世界各地的建设教训和可喜变化,以环境规划及心理学的思路论证了城市设计的紧要性,从区划规定、节能减排等宏观考虑,至红绿灯间隔、道路宽窄、公园的体量和密度、怎样让社区具备真实的公共空间等技术细节,都会人的生活有显著影响;不够人性的城市设计必须改变。

5.《树之生命木之心 》:本书是著名作家盐野米松,对日本师徒三代宫殿木匠持续十年的采访笔录,分为天、地、人三卷。日本最后的宫殿大木匠西冈常一全心投入古建的一生,其唯一继承人小川三夫创建要让木匠吃饱饭的“鵤工舍”的历程,二十个年轻学徒让手艺长进体内的成长故事,天地人三卷不仅呈现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日本古建智慧与匠人之魂,而且纪录片式地讲述了一门古老技艺在现代的传承。同时,其中的工匠口诀、师徒制度等内容亦可为普通读者所借鉴,前日本驻华大使、伊藤忠商事前社长丹羽宇一郎认为《树之生命木之心》是所有经营管理者的必读之书。在盐野米松采访的二十二年之后,中文版译者回访了当年的学徒,了解到他们的近况,更独家增补对鵤工舍目前唯一一名女徒弟的访谈。

6.《设计的准则 》:“创造力需要知识的支持,方能获得最佳的呈现。这本小书不是要扼杀创造力,也不是要将其简化为一堆原则,它并非妨碍好设计发生的方程式,而是希望制止对设计专业复杂性缺乏了解的状况。”——涅里作为一位成就斐然、德高望重的设计师,维涅里在指导一些年轻设计师时,发现他们缺乏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对一些设计基本问题的认识,于是他萌生了写作本书的念头,将他觉得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些设计基本准则倾囊相授。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将37个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以有形、无形加以区分,并结合维涅里自己的作品展示,分享他设计生涯中那些最有力量的设计信条,带领读者直接、有效地体会设计中智性的优雅。 “如果你能设计好一件东西,那你也可以设计好一切。”这本书正体现了维涅里的设计理念,和颠扑不破的设计准则。

7.《设计,为更好的世界》探讨了设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该书由著名的设计评论家艾丽丝·劳丝萨恩撰写,由屡次获奖的书籍设计师伊玛·布设计。描述了历史上的军阀、科学家、农夫、黑客、激进分子和设计师处于不同目的对设计的运用:从十八世纪海盗发明的以恐吓其受害者投降的毛骨悚然的标志,到一位妇女对最佳假肢的追求,以及世界杯足球的演进。在我们所面临的这样一个巨大变革的时期,无论是在速度、规模还是强度上均为前所未有——从不断恶化的环境危机到科技的阔步前进——《设计,为更好的世界》解释了设计如何能帮助我们认识这些变革的深刻意义,并将其转化成我们的优势。

名人推荐:

弗兰克·盖里通过将艺术与技术融合,重新定义了“建筑学”。本书作者保罗·戈德伯格与盖里相识已有四十余年,在这部个人色彩浓厚、洞悉见解深刻的传记中,戈德伯格全方位剖析了他的这位老友,不仅向我们展示了盖里在设计上的天才,也揭示了他作为开拓者那迷人的焦虑。整本书将为读者带来一种启迪性的欢愉。——沃尔特·艾萨克森 (Walter Isaacson),《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

作者介绍:

五十岚太郎,1967年生于巴黎。日本建筑史学家、建筑评论家。东京大学博士,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教授。曾任2008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日本馆总策划、2013年爱知艺术三年展艺术总监。著作涉及建筑史、都市规划、建筑社会学等领域,著有《新宗教与巨大建筑》《关于现代建筑的16章》《现代日本建筑家列传》等;保罗·戈德伯格(Paul Goldberger)《名利场》杂志特约编辑,曾为《纽约客》杂志撰写专栏建筑评论长达十五年。写作事业起步于《纽约时报》,其间获得普利策杰出批评奖(1984年),第一位以建筑批评获此殊荣的评论家;伊东丰雄,1941年出生,日本第三代建筑师代表人物。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科,1971年成立个人工作室,后正式更名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曾获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皇家金奖等多项荣誉,2013年获普利兹克建筑奖;查尔斯·蒙哥马利,一名屡获殊荣的记者。他也因作品《鲨神》(The Shark God,加拿大版名为《最后的异人》 [The Last Heathen]),获 2005 年查尔斯·泰勒非小说类文学奖。他创建的“幸福都市”项目(Happy City)已运行了10年有余,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城市规划及设计与居民的健康、幸福感、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提供相关的咨询和设计;西冈常一,出生于奈良县斑鸠町法隆寺西里,与祖父西冈常吉、父亲西冈楢光三代同为法隆寺的栋梁。十六岁正式开始跟随祖父进行木匠学徒,二十七岁因法隆寺解体工程中对土质的鉴别得到肯定,荣任法隆寺栋梁。一九五九年修建明王院五重塔,一九六七年开始修建法轮寺三重塔,一九七〇年作为栋梁开始复建药师寺的大雄宝殿和西塔,恢复已经灭迹了的唐代宫殿木匠的工具“枪刨”。一九七七年被认可为文化财产保护之技术持有者,一九九三年获得文化功劳奖,被世人称为“将飞鸟时代延续下来的寺院建筑技能传承给后世的‘最后的宫殿木匠’”。一九九五年,因患癌症去世;马西莫·维涅里(Massimo Vignelli,1931—2014)是意大利国宝级设计师,现代主义设计的开拓中坚,二十世纪下半叶视觉传达发展进程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设计领域涵盖了包装、产品、家具、展示设计到公共标识;爱丽丝·劳斯瑟恩。《国际先驱论坛报》和《纽约时报》全球版设计评论家,世界经济论坛设计分会全球议程理事会成员。作为英国设计事务的首席评论家,她每周发表的两个设计专栏同时在全球数十家报纸和杂志上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