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奥孔·插图本

莱辛 (作者), 朱光潜 (译者) 格式: Kindle电子书

编辑推荐



★莱辛为我们详尽剖析了造型艺术与文学之间的异同及相互影响

★“诗画同源”,二者也有巨大差异

★“这部著作把我们从一种可怜的观看的领域里引到思想自由的原野。”——歌德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译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倾力打造,经典名著,口碑版本


“外国文艺理论丛书”的选题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组织全国外国文学专家数十人共同研究和制定,所选收的作品,上自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印度,下至二十世纪初,系各历史时期及流派最具代表性的文艺理论著作,是二十世纪以前文艺理论作品的精华,曾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该丛书曾列入国家“七五”“八五”出版计划,受到我国文化界的普遍关注和欢迎。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各学科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满足文艺理论界的迫切需求,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对这套丛书的选题进行调整和充实,并将选收作品的下限移至二十世纪末,予以继续出版。


内容简介



《拉奥孔》的副标题是“论诗与画的界限”。莱辛结合古希腊雕塑、古希腊悲剧、《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等文艺作品,分析了造型艺术和文学的差别与共性及其相互影响。

莱辛认为,一切艺术皆是现实的再现和反映,都是“摹仿自然”的结果,这是艺术的共同规律。只是绘画、雕刻以色彩、线条为媒介,诉诸视觉,其擅长的题材是并列于空间中的全部或部分“物体及其属性”,其特有的效果就在于描绘完成了的人物性格及其特征;诗以语言、声音为媒介,诉诸听觉,其擅长的题材是持续于时间中的全部或部分“事物的运动”,其特有的效果则是展示性格的变化与矛盾以及动作的过程。作者还讨论了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刻和时间艺术的诗是可以突破各自的界限而相互补充。绘画和雕刻可寓动于静,选择物体在其运动中最富于暗示性的一刻,使观者想象这物体在过去和未来的状态。诗可化静为动,赋予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属性以生动如画的感性形象。莱辛于是看到了文艺的共同要求,就是赋予描写对象以生动的、丰富的具体形象。就各类艺术所表现的美学理想看,“表达物体美是绘画的使命”,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诗则不然,它所摹仿的对象不限于美,丑、悲、喜、崇高与滑稽皆可入诗。

《拉奥孔》批判了文克尔曼的古典主义观点和其他一些从法国移植来的古典主义理论。歌德说:“这部著作把我们从一种可怜的观看的领域里引到思想自由的原野。”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莱辛 ,(1729—1781),德国剧作家、文艺理论家。代表作有戏剧《爱米丽雅 ·迦洛蒂》《智者纳旦》《明娜·封·巴尔海姆》,文艺理论著作《汉堡剧评》《拉奥孔》等。

朱光潜 ,(1897-1986),字孟实,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翻译有《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美学》 《歌德谈话录》《新科学》等。朱光潜先生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具有深厚的中文功底和理论素养。


出版社简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多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是获得各种国家级图书奖奖项Z多的文学专业出版社,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出版社”、“全国百佳出版单位”等一系列荣誉,在海内外亿万读者中享有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