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唐之乱

李旭东 著 (作者) 格式: Kindle电子书

内容简介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安史之乱后,面对内忧外患,唐帝国江河日下,李唐的统治者作出了哪些决策。国家从扬弃、自信、包容和开放,走向固化、自满、盲目和无序,为什么国运跌落并走向灭亡?
文史学者李旭东带你揭开李唐王朝盛衰之变的历史谜题,洞悉安史之乱后朝堂的风云突变;以多维度、全局化的视角,展现时代剧变中个人的抉择和挣扎。

编辑推荐

1、文史学者李旭东全新历史非虚构作品,一部细节充实、分析全面的王朝崩溃史 。
2、众多大咖高度评价:贾英华(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任吉东(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薛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云军(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强力推荐。
3、癌症晚期的唐帝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出黄金时代,从李隆基退位,到郭子仪平叛……从牛李党争,到朱温灭唐,历史值得细看!于细节中展现大时代剧变中个人的挣扎与选择,聚焦唐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4、细读史料,融合图表,以文学笔法展现从开元盛世到唐朝灭亡的全过程,深入揭示历史的残酷与善变。

作者简介

李旭东
文史学者、作家、编剧,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
研究和写作唐史十余年,立志于传播唐代历史文化。主要作品有《大唐仕宦生活录》《盛唐的拐点》《刀锋上的唐帝国》《杨贵妃传》《唐乱》,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各大书榜推荐。

文摘

狠辣的权相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五月的一天,作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李林甫首次以宰相身份走入庄严肃穆的政事堂。
其实,早在十一年前,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更,也标志着政事堂由单纯的议事机构变为政务决策与中枢处理机构。
能够走进中书门下是每个大唐官员梦寐以求之事,因为那里是大唐的权力核心和决策中枢。
不过此时的宰相却分三六九等,李林甫只是位列“同中书门下三品”,地位要逊于中书令张九龄和侍中裴耀卿,因此他最初的宰相生涯其实并不如意,一直被资格更老、地位更高的张九龄和裴耀卿压制着。
不过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却并不急于争权,很多事情并不是争来的而是等来的。“等”并不是坐享其成,也不是守株待兔,而是坐以待变,谈笑间对手灰飞烟灭。
经过两年多的等待,李林甫终于等到了反击的机会,也等来了投桃报李的机会。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的冬天注定深深地影响着大唐未来的走向。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皇子们居住的“十王宅”显得一片萧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个人聚在了一起,不过他们此时还不知道这次聚会将会给他们惹来天大的祸事。
李瑛的母亲赵丽妃早在玄宗皇帝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便服侍在他的身旁。玄宗是一位艺术造诣很高的皇帝,晓音律,善歌舞,自然对歌女出身的赵丽妃情有独钟。由于王皇后一直没有子嗣,玄宗便册立赵丽妃之子李瑛为皇太子,可武惠妃的出现却使得玄宗皇帝对赵丽妃的宠爱日衰。
在偌大的皇宫之中,能够得宠的妃子总是凤毛麟角,而那些被皇帝冷落在一旁的妃子只能独自品味失落的滋味,变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赵丽妃就是在这种悲凉中带着无尽的悔恨离开了这个残酷的世界。失去母亲庇护的李瑛感到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无助,也越来越惶恐!
李瑛终日闷闷不乐,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两人与李瑛一向颇为要好,不仅年龄相近,脾气也相投。李瑶的母亲皇甫德仪、李琚的母亲刘才人跟李瑛的母亲赵丽妃很早便熟识了。三人后来都失宠了,唯一的不同就是此前受恩宠的程度并不一样,李瑛的母亲是地位显赫的丽妃,在宫中仅次于惠妃;李瑶的母亲则是地位次一等的六仪之一德仪;李琚的母亲仅仅是个才人。李瑛母亲失宠后的心理落差无疑更大一些。
在摇曳的烛光中,李瑛沉默不语,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酒,颇有几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意味。
见李瑛只是一味地喝闷酒,李瑶忙劝慰道:“二哥,不必为那些烦心事劳心费神。你是天命所归,谁也撼动不了你的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