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與生命手記 : 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作者: 歐文‧亞隆 / 瑪莉蓮‧亞隆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副标题: 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原作名: Irvin D. Yalom, Marilyn Yalom
译者: 鄧伯宸
出版年: 2021-5-1
页数: 288
定价: NT$ 42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3572114

内容简介  · · · · · ·

「我始終守著她,數到她的最後一口呼吸。還有那最後一吻,

在她冰冷的頰上──那才是真正道別的時刻。」

悲傷,是我們為敢愛所付出的代價

當結縭超過六十載的伴侶將離你而去時,你怎麼辦?

歐文.亞隆,存在心理治療大師,以治療死亡焦慮著稱,卻在得知愛妻瑪莉蓮罹患癌症、來日不多的當下,也一時無法承受,萌生隨她而去的念頭。

「我們應該合寫一本書。」瑪莉蓮鄭重其事地對丈夫說:「把我們所面對的困難記錄下來,對其他遇到類似狀況的人來說,或許會有點用處。」

在歐文‧亞隆的治療經驗中,人活得越充實,面對死亡就越坦然。但末期病痛日復一日的折磨、丟下伴侶的錐心之痛,不論是要走的人,或留下的人,都難以釋懷。最後瑪莉蓮選擇合法輔助自殺,他更是震驚又害怕,不願放手。

當治療師成了當事人,該如何與絕望相抗?又該如何有意義地活至最後一刻?

本書是亞隆夫妻獻給對方的最後禮物,...

(展开全部)

「我始終守著她,數到她的最後一口呼吸。還有那最後一吻,

在她冰冷的頰上──那才是真正道別的時刻。」

悲傷,是我們為敢愛所付出的代價

當結縭超過六十載的伴侶將離你而去時,你怎麼辦?

歐文.亞隆,存在心理治療大師,以治療死亡焦慮著稱,卻在得知愛妻瑪莉蓮罹患癌症、來日不多的當下,也一時無法承受,萌生隨她而去的念頭。

「我們應該合寫一本書。」瑪莉蓮鄭重其事地對丈夫說:「把我們所面對的困難記錄下來,對其他遇到類似狀況的人來說,或許會有點用處。」

在歐文‧亞隆的治療經驗中,人活得越充實,面對死亡就越坦然。但末期病痛日復一日的折磨、丟下伴侶的錐心之痛,不論是要走的人,或留下的人,都難以釋懷。最後瑪莉蓮選擇合法輔助自殺,他更是震驚又害怕,不願放手。

當治療師成了當事人,該如何與絕望相抗?又該如何有意義地活至最後一刻?

本書是亞隆夫妻獻給對方的最後禮物,是大師親身示範喪偶、孤獨和哀悼的心路歷程,更是對芸芸眾生的終極關懷——希望以真摯的記錄和覺察,為受苦的人們帶來一絲撫慰。

作者简介  · · · · · ·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 MD, 1931-)

一九三一年六月十三日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也是造詣高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他將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理論發揚光大,成為美國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並將存在主義哲學融入心理治療之中,開創了風格獨特、也啟發無數人的治療思想。

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目前是該校榮譽退休教授。他的著作極受重視,其中《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存在心理治療》為心理治療的經典教科書,而一部部散文與小說,包括《日漸親近》、《生命的禮物》、《凝視太陽》、《愛情劊子手》、《診療椅上的謊言》、《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斯賓諾莎問題》、《一日浮生》等,均是全球暢銷之作。妻子瑪莉蓮病逝之前,兩人合著《死亡與生命手記》。

瑪莉蓮.亞隆(Marilyn Yalom PhD, 1932-20...

(展开全部)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 MD, 1931-)

一九三一年六月十三日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級人物,也是造詣高深的心理治療思想家。他將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心理治療理論發揚光大,成為美國團體治療的當代權威,並將存在主義哲學融入心理治療之中,開創了風格獨特、也啟發無數人的治療思想。

曾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目前是該校榮譽退休教授。他的著作極受重視,其中《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存在心理治療》為心理治療的經典教科書,而一部部散文與小說,包括《日漸親近》、《生命的禮物》、《凝視太陽》、《愛情劊子手》、《診療椅上的謊言》、《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斯賓諾莎問題》、《一日浮生》等,均是全球暢銷之作。妻子瑪莉蓮病逝之前,兩人合著《死亡與生命手記》。

瑪莉蓮.亞隆(Marilyn Yalom PhD, 1932-2019)

瑪莉蓮.亞隆成長於華盛頓特區,曾就讀魏斯理學院、索邦大學、哈佛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她與精神醫學大師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結縭65年,育有四個孩子,並有孫兒女八人。她曾擔任法語系教授、比較文學教授,也曾擔任女性研究機構的講座教授,是廣受歡迎的巡迴講座演講人,在文學與女性史領域著作等身,並曾獲頒法國政府的教育文化勳章。瑪莉蓮.亞隆亦為美國史丹福大學「女性與性別研究所」資深研究者。

作品有《太太的歷史》(心靈工坊)、《血誓姊妹:女性回憶中的法國大革命》(Blood Sisters: French Revolution in Women's Memory)、《母道、死亡與瘋狂的文學》(Maternity, Mortality, and the Literature of Madness)、《乳房的歷史》(先覺)等,其中《乳房的歷史》譯為十種語言,中文版獲選二○○○年「中國時報」開卷版、「聯合報」讀書人版、明日報等最佳書獎。

二○一九年年初瑪麗蓮檢查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歷經化療、免疫球蛋白療法皆無效後,於二○一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在家人陪伴下於加州家中去世,享年87歲。病逝前與丈夫歐文合著《死亡與生命手記》。

譯者簡介

鄧伯宸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編輯、編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為資深媒體工作者,曾獲中國時報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現專事譯作。譯有《影子大地》、《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哭泣的橄欖樹》(立緒)、《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一日浮生》、《寫,在燦爛的春天》(心靈工坊)等作品。

目录  · · · · · ·

各界讚譽
【推薦序一】悲傷與愛並存的真實故事/曹中瑋
【推薦序二】必須親身經歷的生死功課/朱全斌
【推薦序三】鶼鰈情深談老、病、死/賴其萬
前言

· · · · · · ( 更多)
各界讚譽
【推薦序一】悲傷與愛並存的真實故事/曹中瑋
【推薦序二】必須親身經歷的生死功課/朱全斌
【推薦序三】鶼鰈情深談老、病、死/賴其萬
前言

1. 保命盒子
2.臥床病人
3.覺察無常
4.為什麼沒去住安養院?
5.決定退休的一刻
6.挫折與希望
7.重溫《凝視太陽》
8. 死的到底是誰?
9. 面對結局
10. 考慮醫助自殺
11. 倒數計時星期四
12. 喜出望外
13. 現在你知道了
14. 死刑
15. 揮別化療,以及希望
16. 從緩和照護到安寧病院
17. 安寧病院
18. 安慰人的幻想
19. 法文書
20. 終點將至
21. 死亡來臨
22. 死後

我們懷念

23. 成年人的獨自生活
24. 獨居
25. 性與悲傷
26. 脫離現實
27. 麻木恍惚
28. 叔本華的幫助
29. 拒絕承認
30. 走出去
31. 猶豫不決
32. 讀自己的作品有感
33. 哀傷治療的七個進階課題
34. 學無止境
35. 親愛的瑪莉蓮

附錄 延伸閱讀
· · · · · · ( 收起)

> 更多短评 1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