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故里
作者: [法]迪迪埃·埃里蓬
出版社: 后浪丨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译者: 王 献
出版年: 2020-7
页数: 184
定价: 4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后浪丨外国文学
ISBN: 9787553518510

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命运是否早已被宣判?”

.

当代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传》作者

迪迪埃·埃里蓬切身之作

出版后即在《世界报》《自由报》等知名报刊引发热议

.

一部引发强烈共鸣的自我剖析之作

一部探讨底层民众成长困境的社会批判之作

.

著名知识分子如何与原生阶层 和解?

不再将问题归咎于家人与心理创伤

而在教育制度、阶级差异中反思社会对人的塑造

.

这是“一场自己改变自己的劳作”

却在为更多贫困者寻找反抗的可能

🐜 编辑推荐

◎享誉国际的当代著名思想家,反思自身出身背景和成长轨迹

作者为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已出版十几种著作,多部作品被认可为经典,也包括此书。这本书介于坦白和反思之间,既是一部个性化的学术著作,也是作者结合自己的出身背景和成长经历讲述的故事,在研究者眼中是学术讨论,在普通读者眼中,是深入浅出、令人...

(展开全部)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命运是否早已被宣判?”

.

当代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传》作者

迪迪埃·埃里蓬切身之作

出版后即在《世界报》《自由报》等知名报刊引发热议

.

一部引发强烈共鸣的自我剖析之作

一部探讨底层民众成长困境的社会批判之作

.

著名知识分子如何与原生阶层 和解?

不再将问题归咎于家人与心理创伤

而在教育制度、阶级差异中反思社会对人的塑造

.

这是“一场自己改变自己的劳作”

却在为更多贫困者寻找反抗的可能

🐜 编辑推荐

◎享誉国际的当代著名思想家,反思自身出身背景和成长轨迹

作者为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已出版十几种著作,多部作品被认可为经典,也包括此书。这本书介于坦白和反思之间,既是一部个性化的学术著作,也是作者结合自己的出身背景和成长经历讲述的故事,在研究者眼中是学术讨论,在普通读者眼中,是深入浅出、令人共鸣的回忆录。目前该书已由德国著名导演托马斯·奥斯玛雅(Thomas Ostermeier)改编为同名戏剧。

◎关注阶级固化问题和边缘群体,以实际案例为依据为努力生活而奋力抗争的人发声

父亲死后,作者回到阔别三十年的家乡兰斯(Reims),并重新反思了自身过往经历、家乡及其周边地区的境况。从家人、家乡工人阶级民众的生活,女性长辈被剥夺的权利,到兰斯这一区域的被边缘化,相对主流文化而存在的“亚文化”……迪迪埃·埃里蓬关注的是阶级壁垒中下平民阶层的生活,是“被侮辱和损害的人”,是使他们获得“启蒙”的可能。

◎反思学校教育在社会对人的塑造中扮演的角色,致力于审视教育系统施加的社会指令

从父辈的教育经历到自己的教育经历,埃里蓬致力于冷静反观学校教育与社会秩序的“合谋”。从大批辍学的孩子,到无法融入校园文化而反叛、加入“亚文化”群体的孩子,埃里蓬说:“教师们已经尽其所能!……他们能改变的东西太少了。”学校是社会的战场之一,阶级的壁垒也存在于校园文化之中,埃里蓬致力于打破隔阂,探寻新的可能。

◎从“小家庭”到“大世界”,剖析了权力与抵抗的多种形式

从因无法完成学业而懊怒一生的母亲,有暴力倾向、总是大喊大叫的父亲,到把孩子们丢给孤儿院的外祖母,作者重新理解了家人的处境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的原因。由此,他也看到了家乡误入犯罪歧途的青少年、在阶层固化中放弃学业的工人们……社会如何塑造着底层民众,底层民众又是如何屈从的?作者试图剖析塑造和屈从的机制,重新理解他曾厌恶和逃离的人。

◎结合现实,深入浅出地消化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的理论和思想

喜欢让-保罗·萨特、皮埃尔·布尔迪厄、米歇尔·福柯的读者将会深感亲切,因为作者会满怀激情地讲述自己是如何被他们鼓舞的,他们的理论也将与作者所经历的社会现实融合在一起,产生新的生发点。

.

🐜 内容简介

《回归故里》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结合自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反思性社会学著作。父亲去世后,作者迪迪埃·埃里蓬决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兰斯,重新了解他最初诞生的社会阶层和那群他已经告别三十年的人。他重返过去,回顾家族的历史,回忆童年时身处的工人阶级阶层,回溯了他如何从工人家庭的穷孩子成为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

在这场极为内在又颠覆的心灵之旅中,作者思考了社会阶层、学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系列主题,通过梳理集体决定论中不同个体的命运轨迹,剖析了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的“个人选择”是如何被影响、被决定的。

.

🐜 名人和媒体推荐

《回归故里》是一部引人入胜、充满勇气的作品,讲述一位法国著名作家如何使复杂的、时常冲突的社会身份与精神身份交汇在一起。

——利奥·贝尔萨尼(Leo Bersani)

这是一本扣人心弦的书,关于压抑,关于抛弃自己的出身,关于重获平衡。

——《美国艺术》

埃里蓬总是会回到他所说的发现心灵生命的“奇迹”中。“毕竟,”他指出,“人们应该学习,阅读令人愉快,书是你能够热爱的东西——这些态度并不是普遍的,实际上与社会条件以及你的出身背景密切相关。”我们这些足够幸运,从小时候开始就能拥有这些的人只能向他致敬。

——《卫报》

“我曾经以为,”迪迪埃·埃里蓬说,“人们可以远离家庭独自生活,可以忘却个人历史以及那些生养自己的人,重新创造自己”——在回顾了那段逝去的历史,并心怀敬畏地对那些他曾经背离的人们致以敬意之后,作者用这段颇具美感的文字陈述着这样一个事实:背离家庭与过去是永远无法彻底实现的。或许真正的“回归故里”并不存在,但至少让我们努力“与自己,以及那个被我们抛下的世界和解”。

——《世界报》

作者简介  · · · · · ·

迪迪埃·埃里蓬(Didier Eribon,1953—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史家,法国亚眠大学哲学人文科学学院教授,美国伯克利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客座教授,在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已出版十几种著作,很多作品被认可为经典,如《米歇尔·福柯传》《回归故里》《少数派道德》《逃脱精神分析》《亦近,亦远——列维-斯特劳斯谈话录》等,被国际公认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丛书信息

   后浪丨外国文学 (共19册), 这套丛书还有 《苹果木桌子及其他简记》,《海》,《鞑靼人沙漠》,《去他的戒律》,《荒野旅人》 等。

> 更多短评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