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除此无大事

B. J. 米勒 肖莎娜·伯杰 (作者) 格式: Kindle电子书

内容简介


关于衰老和死亡,我们应该提前做什么,怎么做?
正值壮年时,我们如何提前计划未来,眞正实现生而有爱,别亦无憾?
暮年将至时,我们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后半辈子,拿什么养老?
身患重疾时,我们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治疗,不给亲人带来巨大的身心负担?
生命将逝时,我们如何修复亲密关系,计划身后事,与这个世界优雅告别?
《人生除此无大事》是一份真诚、实用、可操作的告别指南。讲述的内容面面俱到,帮助我们和家人在医疗护理、日常生活、家庭关系,以及身体、心理和经济上都做好万全的准备,来一场有准备的离别。不给亲人留下烂摊子,不给自己留遗憾。


编辑推荐


●作者B.J.米勒大学就读期间曾遭遇横祸、与死神擦肩,后成长为全球知名的安宁疗护专家、TED知名演讲人。他是安宁疗护的亲历者和推动者,并shou次将设计思维带入该领域。确保了该书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充分阐释了预立医疗指示、遗产分割、安宁疗护等生死教育核心话题,为中国老年产业和医疗产业领域从业者提供了切入点和专业指导。对中国老年产业未来发展ji具启发。
●全球ding尖创意公司IDEO的编辑部主任肖莎娜·伯杰倾情设计。书中场景插图温情中带着一丝幽默,让读者获得方法的同时,还能得到治愈。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王一方倾情做序,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美国卫生部前部长等十余位专家、学者联手推荐。
●热映电影《人生大事》同题材故事,直面每一个普通人都会面临的终级问题——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


作者简介


米勒 
B. 米勒(B. J. Miller)
●全球知名安宁疗护专家、缓和治疗师,TED演讲人。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缓和治疗项目组主任。
●米勒22岁在大学就读期间遭遇横祸,虽从死神手里捡回一命,却永远失去了双腿与一只胳膊,可以说是游走于生死之间的人,他希望在本书中就此沉重的话题带出正面的讨论及思考。
●2018年,米勒参与奈飞出品录制的纪录片《生命终局》(End Game),并凭借此片获得了2019年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肖莎娜·伯杰 
●世界顶级创意公司IDEO编辑部主任、《连线》杂志前髙级编辑、《现成》(Ready Made)杂志联合创始人及主编,并担任《纽约时报》《连线》《石英》《大众科学》《嘉人》等知名报刊撰稿人。
●肖莎娜的父亲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她陪父亲走完了人生蕞后的阶段。肖莎娜在“创意早餐”(Creative Mornings)等平台上分享的关于“如何设计我们的生前准备和临终体验”的主题演讲,深受观众欢迎。

各界赞誉


有人说:医学的天花板就是哲学的地平线,让患者没有痛苦地离开也是医者仁心的表现。安宁疗护就是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医疗技术不再能给到更长时间的寿命时,让我们能够有质量、有尊严、安详优雅转身的一味良药,它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人生除此无大事》给我们列了一份真诚、实用的告别清单。向死而生,或许你也能从中体悟到些许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开启更高质量的生命之旅。
——路桂军 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打破了人、技术和制度之间的平衡,在数字世界里老去则引发了更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不确定风险,“预则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迫切。《人生除此无大事》像一份预备手册,能让我们在进入慌乱之前寻得到一丝预知、安稳和笃定,从容老去。
——梁春晓 老龄社会30人论坛发起人、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首席专家
能参与自己的死亡,在我看来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它不仅能减轻过度医疗带来的痛苦,还能让人生变得更加有趣和完整。我们何不做自己生命的导演呢,在人生落幕前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尾声,设计好优雅的谢幕,甚至想好大戏结束后的收摊与庆祝……《人生除此无大事》就是一本导演手册,助你在生命最后的旅程中顺遂、无憾和精彩。
陆晓娅 生死教育的探索者、安宁病房的志愿者
孟子有云:“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死亡是对生命的终极挑战,也是对文明能否确保人生意义越过死亡疆界绵延不断的挑战。所谓“大事”,一是严肃,二是困难。送别死亡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靠虔敬的态度是难以完成的。《人生除此无大事》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一本准确的行动手册,让我们体面而不慌张地走向终点。 
——袁长庚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我从小在剧场里长大,如今人到中年,亦常回忆起当时点滴,那时的戏都分上、下半场。上半场,必然是叙事的展开、人物角色的建立,引人入胜,娓娓道来,如同一束光渐次照亮所有美好铺陈,往往一个闪光处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然后是中场休息片刻,很多人往往此时会阅读手里的剧目单,提前看一眼故事概述,酝酿一下情绪,迎接下半场的高潮,眼泪和掌声,还有曲终人散的终局。若把人生也比作一场戏,一个从容的观众在幕间休息时,应该读的就是一本这样的书,一张关于剧终的节目单。 
—— 袁长庚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人生除此无大事》想告诉我们,功名利禄与生死离别相比,皆是人生小事。以往所见有关死亡的书籍,大都讲述如何直面自己的死亡,而该书除此之外,还讲述了如何面对自己亲人的离去。其实,死亡包含了“死前”“死后”全过程,只不过前者是之于自己,后者是之于亲人;抑或前者是之于亲人,后者是之于自己。 
—— 陈平 泰康健投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生命关怀执行官
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都有关于生命与死亡的非常隆重的仪式。我曾经经历过一场意外,在感叹生命如此脆弱、不堪一击之余,我更庆幸并始终保持着和我的孩子关于生死的思辨讨论:我们用什么证明自己是持续的、与众不同的?我们想怎样经历自己的人生,甚至怎样结束自己的人生?这些话题的讨论应该持续一生。《人生除此无大事》或将成为我们在这场人生思辨课中的一柄精神手杖,帮扶我们从容渡过生命的转场。
—— 粲然 “三五锄教育”创始人、知名畅销书作家、家庭人文素养教育推广人
联合国“健康老龄化行动”的目标是让世界成为一个更适合变老的地方。《人生除此无大事》以终为始,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目标,系统掌握提高患病后的生活质量、思考与规划生命全程的方法。无论作为家庭成员还是老龄经济建设的参与者,每个人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重要的参考答案,得到关于当下和未来的启发。
—— 王燕妮 轻松康复护理集团CEO
在中国,家属在安宁疗护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患者的最主要照料者和重要资助者,也是类似“是否告知病人病情”“老人在哪里去世”等重要问题的主要决策者。该书可作为家属开展系统末期照护的参考书
——王化明 舒宁港湾(珠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亲人离世后的遗物怎么处理?我该告诉亲人真实的病情吗?怎么做生前的整理规划?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作为国内最早开创生前整理和遗物整理的整理师,我常常面对诸多此类的提问,感受委托人在生死课题前的无力和无措。有了这本书,可以帮助逝者安宁、优雅转场,生者平稳过渡、生活从容;有了这本书,人人可以从对人生大事陌生害怕的练习生成长为智慧运用的悟道者。
——维韦克·穆尔西(Vivek Murthy)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前部长
说到最后的旅程,我们都是初学者。驾驭重病的复杂性需要优雅和勇气。这本关于最后旅程的初学者指南解释了如何准备、可能采取的路线、避免错误的转弯,以及你可能在路上看到的美丽。
——艾拉博士(Ira MD)